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零拷贝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密 惠 保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密 惠 保
资料介绍:
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几年中,安全将成为信息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安全需求多样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用户对于安全保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安全需求将会“从单一安全产品发展到综合防御体系”,“从某一点的安全建设过渡到整个安全体系的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部署的重点开始由“网络安全”向“应用安全”嬗变,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会逐渐热起来。
2)技术发展两极分化:专一和融合
诸如防火墙、IDS、内容管理等产品方案会越做越专,这是因为在安全需求较高的电信行业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同时,融合也是一种趋势,基本的防火墙功能也被集成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当中。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越来越多的开始整合防火墙过滤功能。在新出现的一些64位PC主板上,也在芯片组中提供了防火墙功能。除了防火墙功能之外,还有很多安全功能被整合进了各种产品之中。在软件领域,安全功能除了在软件系统中被越来越多的考虑之外,大量进行网络管理的软件都增加了防范恶意程序及行为的机制。
3)安全管理体系化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一直倍受重视。在国家宏观管理方面,我国将在“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管理方针指导下,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加强电信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电信设备的安全性和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等。在网络信息系统微观管理方面,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越来越关键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建立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入侵检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发展,主机和网络的安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入侵检测作为整个安全方案的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实时地检测到入侵检测行为并及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的概念首先在1980年由Anderson提出[1],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IDS研究方法,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大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目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1)分析技术的改进
入侵检测误报和漏报的解决最终依靠分析技术的改进。目前入侵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模式匹配、数据重组、协议分析、行为分析等。统计分析是统计网络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次数,达到判别攻击的目的。模式匹配利用对攻击的特征字符进行匹配完成对攻击的检测。数据重组是对网络连接的数据流进行重组再加以分析,而不仅仅分析单个数据包。协议分析技术是在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重组的基础上,理解应用协议,再利用模式匹配和统计分析的技术来判明攻击。例如:某个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的攻击含有ABC特征,如果此数据分散在若干个数据包中,如:一个数据包含A,另外一个包含B,另外一个包含C,则单纯的模式匹配就无法检测,只有基于数据流重组才能完整检测。而利用协议分析,则只在符合的协议(HTTP)检测到此事件才会报警。假设 think58
此特征出现在Mail里,因为不符合协议,就不会报警。利用此技术,有效的降低了误报和漏报。行为分析技术不仅简单分析单次攻击事件,还根据前后发生的事件确认是否确有攻击发生,攻击行为是否生效,是入侵检测分析技术的最高境界。但目前由于算法处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度很大,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但却是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最好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技术,而不只是依靠传统的统计分析和模式匹配技术。
2)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的引入
前面己经提到,入侵检测的最高境界是行为分析。但行为分析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个别优秀的入侵检测产品引入了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内容恢复即在协议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中发生的行为加以完整的重组和记录,网络中发生的任何行为都逃不过它的监视。网络审计即对网络中所有的连接事件进行记录。入侵检测的接入方式决定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网络审计不仅类似防火墙可以记录网络进出的信息,还可以记录网络内部的连接状况,此功能对内容恢复无法恢复的加密连接尤其有用。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让管理员看到网络的真正运行状态,其实就是调动管理员参与行为分析过程。此功能不仅能使管理员看到孤立的攻击事件的报警,还可以看到整个攻击过程,了解攻击确实发生与否,查看攻击者的操作过程,了解攻击造成的危害。不但发现已知攻击,同时发现未知攻击。不但发现外部攻击者的攻击,也发现内部用户的恶意行为。毕竟管理员是最了解其网络的,管理员通过此功能的使用,很好的达成了行为分析的目的。
3)网络分析和管理功能
入侵检测不但对网络攻击是一个检测。同时,入侵检测可以收到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对网络的故障分析和健康管理也可起到重大作用。当管理员发现某台主机有问题时,也希望能马上对其进行管理。入侵检测也不应只采用被动分析方法,最好能和主动分析结合。所以,入侵检测产品集成网管功能,扫描器(Scanner),嗅探器(Sniffer)等功能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4)安全性和易用性的提高
入侵检测是个安全产品,自身安全极为重要。因此,目前的入侵检测产品大多采用硬件结构,免除自身安全问题。同时,对易用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例如:全中文的图形界面,自动的数据库维护,多样的报表输出。这些都是优秀入侵产品的特性和以后继续发展细化的趋势。
5)改进对大数据量的网络的处理方法
随着对大数据量处理的要求,入侵检测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出现了千兆入侵检测等产品。但如果入侵检测检测产品不仅具备攻击分析,同时具备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则其存储系统也很难完全工作在千兆环境下。这种情况下,网络数据分流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性价比也较好。这也是国际上较通用的一种作法。
在未来的几年中,安全将成为信息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安全需求多样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用户对于安全保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安全需求将会“从单一安全产品发展到综合防御体系”,“从某一点的安全建设过渡到整个安全体系的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部署的重点开始由“网络安全”向“应用安全”嬗变,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会逐渐热起来。
2)技术发展两极分化:专一和融合
诸如防火墙、IDS、内容管理等产品方案会越做越专,这是因为在安全需求较高的电信行业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同时,融合也是一种趋势,基本的防火墙功能也被集成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当中。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越来越多的开始整合防火墙过滤功能。在新出现的一些64位PC主板上,也在芯片组中提供了防火墙功能。除了防火墙功能之外,还有很多安全功能被整合进了各种产品之中。在软件领域,安全功能除了在软件系统中被越来越多的考虑之外,大量进行网络管理的软件都增加了防范恶意程序及行为的机制。
3)安全管理体系化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一直倍受重视。在国家宏观管理方面,我国将在“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管理方针指导下,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加强电信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电信设备的安全性和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等。在网络信息系统微观管理方面,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越来越关键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建立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来源:http://think58.com]
入侵检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发展,主机和网络的安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入侵检测作为整个安全方案的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实时地检测到入侵检测行为并及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的概念首先在1980年由Anderson提出[1],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IDS研究方法,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大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目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1)分析技术的改进
入侵检测误报和漏报的解决最终依靠分析技术的改进。目前入侵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模式匹配、数据重组、协议分析、行为分析等。统计分析是统计网络中相关事件发生的次数,达到判别攻击的目的。模式匹配利用对攻击的特征字符进行匹配完成对攻击的检测。数据重组是对网络连接的数据流进行重组再加以分析,而不仅仅分析单个数据包。协议分析技术是在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重组的基础上,理解应用协议,再利用模式匹配和统计分析的技术来判明攻击。例如:某个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的攻击含有ABC特征,如果此数据分散在若干个数据包中,如:一个数据包含A,另外一个包含B,另外一个包含C,则单纯的模式匹配就无法检测,只有基于数据流重组才能完整检测。而利用协议分析,则只在符合的协议(HTTP)检测到此事件才会报警。假设 think58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此特征出现在Mail里,因为不符合协议,就不会报警。利用此技术,有效的降低了误报和漏报。行为分析技术不仅简单分析单次攻击事件,还根据前后发生的事件确认是否确有攻击发生,攻击行为是否生效,是入侵检测分析技术的最高境界。但目前由于算法处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度很大,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但却是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最好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技术,而不只是依靠传统的统计分析和模式匹配技术。
2)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的引入
前面己经提到,入侵检测的最高境界是行为分析。但行为分析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个别优秀的入侵检测产品引入了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内容恢复即在协议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中发生的行为加以完整的重组和记录,网络中发生的任何行为都逃不过它的监视。网络审计即对网络中所有的连接事件进行记录。入侵检测的接入方式决定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网络审计不仅类似防火墙可以记录网络进出的信息,还可以记录网络内部的连接状况,此功能对内容恢复无法恢复的加密连接尤其有用。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让管理员看到网络的真正运行状态,其实就是调动管理员参与行为分析过程。此功能不仅能使管理员看到孤立的攻击事件的报警,还可以看到整个攻击过程,了解攻击确实发生与否,查看攻击者的操作过程,了解攻击造成的危害。不但发现已知攻击,同时发现未知攻击。不但发现外部攻击者的攻击,也发现内部用户的恶意行为。毕竟管理员是最了解其网络的,管理员通过此功能的使用,很好的达成了行为分析的目的。
内容来自think58
[资料来源:http://think58.com]
3)网络分析和管理功能
入侵检测不但对网络攻击是一个检测。同时,入侵检测可以收到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对网络的故障分析和健康管理也可起到重大作用。当管理员发现某台主机有问题时,也希望能马上对其进行管理。入侵检测也不应只采用被动分析方法,最好能和主动分析结合。所以,入侵检测产品集成网管功能,扫描器(Scanner),嗅探器(Sniffer)等功能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4)安全性和易用性的提高
入侵检测是个安全产品,自身安全极为重要。因此,目前的入侵检测产品大多采用硬件结构,免除自身安全问题。同时,对易用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例如:全中文的图形界面,自动的数据库维护,多样的报表输出。这些都是优秀入侵产品的特性和以后继续发展细化的趋势。
5)改进对大数据量的网络的处理方法
随着对大数据量处理的要求,入侵检测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出现了千兆入侵检测等产品。但如果入侵检测检测产品不仅具备攻击分析,同时具备内容恢复和网络审计功能,则其存储系统也很难完全工作在千兆环境下。这种情况下,网络数据分流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性价比也较好。这也是国际上较通用的一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