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网
计算机 JAVA 电子信息 单片机 机械机电 模具 土木工程 建筑结构 论文
热门搜索词:网络 ASP.NET 汽车 电气 数控 PLC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资料介绍: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11000字)
摘要:随着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类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们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窗帘做为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控制存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的缺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因此,设计一款智能窗帘来满足人们日益严苛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设计选择AT89C51单片机、光敏电阻、步进电机和红外遥控器等器件,设计一套窗帘控制系统。实现了窗帘的自动感光控制、遥控控制功能;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设计搭建了运行平台,软件程序实现对此平台的控制。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完成后,在protues软件下进行仿真,对设计输出进行验证。经验证,本次设计的窗帘系统,实现了窗帘的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遥控控制功能。

关键词:红外遥控   光敏电阻   窗帘   智能控制

论文组织结构
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安排如下:“前言”,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的讨论,明确设计研究内容,对论文的整体机构进行细致的设计[6]。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这部分提出系统设计目标,分解系统功能,根据功能确定系统框架结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介绍该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并对每部分的模块进行设计。

[来源:http://think58.com]

“智能窗帘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确定软件主流程,并对组成主流程的各个子程序进行设计,画出对应的程序流程图。“系统仿真”在设计的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在Protues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软件和硬件的准确性。 最后对全文完成工作进行归纳,整里出本次设计中完成的内容和系统存在的不足[7]。
2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电动窗帘由于电机机械和控制部分、窗帘、传动箱和控制器等4个大的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器下发命令,控制电机的转动,带动窗帘沿着轨道左右转动,控制打开或关闭窗帘。
2.1 设计目标
 本次设计需要完成一套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系统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1)系统具备无线控制功能,遥控器作为控制命令的下发端,控制窗帘工作方式;
(2)系统具备本地控制功能,通过本地控制按钮对窗帘进行控制,并可实现本地端和遥控端的控制方式切换;
(3)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控制能够自动检测当前的光照强度,控制窗帘的打开和关闭,当窗帘移动到左右相位处时,窗帘能够自动的停止;
(4)手动手动模式下,通过按键下控制按键,可以实现对窗帘的动作控制;
(5)系统就别显示功功能,能够显示当前的光照强度和窗帘的工作状态;

[资料来源:http://www.THINK58.com]


2.2 系统整体结构
通过对实际设计需要的分析,本设计确定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传感器为检测,电机为动作执行单位,红外遥控为通信手段的系统设计方案。
  [资料来源:http://think58.com]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
基于单片机的光控窗帘控制系统设计(附主程序清单,主要器件清单)


目录 [资料来源:http://www.THINK58.com]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2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2
2.1 设计目标    2
2.2 系统整体结构    3
3 智能光控窗帘系统硬件设计    4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4
3.2 光强检测电路设计    5
3.3 相位检测电路设计    6
3.4 红外收发电路设计    7
3.5 按键电路设计    7
3.6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8
3.7 显示电路设计    9
4 智能光控窗帘系统软件设计    10
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10
4.2 主程序设计    10
4.3 显示子序设计    11
4.4 手动控制子序设计    12
4.5 自动控制子序设计    14
4.6 红外控制子序设计    14
5 系统仿真测试    17 [版权所有:http://think58.com]
5.1 控制器仿真测试    17
5.2 遥控器仿真测试    22
结论    24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A    26
附录 B    26
附录C    31

[资料来源:THINK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