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网
计算机 JAVA 电子信息 单片机 机械机电 模具 土木工程 建筑结构 论文
热门搜索词:网络 ASP.NET 汽车 电气 数控 PLC

毕业设计 三通管的塑料模毕业设计 - 模具设计类 - 模具设计类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资料介绍:

(三通管的塑料模毕业设计 包括论文37页、CAD图纸、外文翻译全套)
第1章 绪论 本课题设计题目为侧抽芯机构分析及ABS三通管注塑模的设计
第1.1节 注塑成型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发展十分迅速,高效,自动化,大型,微型,精密,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大型、复杂、精密、高效和长寿命模具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少种类模具已能替代进口模具,模具CAD/CAM技术得到了较快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和设备有了长足发展并已开始进入实用推广阶段,高速铣等新一代制造技术已被人们重视并开始应用。从模具使用角度来说,要求高效,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低成本。现代塑料制品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模具与其他机械产品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含量高、净产值比重大。随着化工、轻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近年来一直以每年13%~15%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而各行业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的变化,有着高技术含量的模具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随着工业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华气。因此,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国外模具工业建设和模具生产的经验,宣传、推行科学合理化的模具生产,才能推进模具技术的进步。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件最重要的加工方法。用此方法加工成型的塑料制件,其品种与样式之多是其他成型方法无可比拟的。起过程是借助与螺杆的推力,将已塑化的塑料熔体注入闭合的模具型腔内,经冷却固化定型后开模得到塑件。
因此,构成注塑成型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塑件必须以熔融状态进入模腔;二是塑料溶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和流速,以确保及时的充满整个模腔的各个角落;三是需有符合制件形状和尺寸并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的模具。
注塑成型技术与其他成型技术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成型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流动造型是分别是在塑料筒和模腔两处进行,模具可以始终处于是溶体很快冷凝或交联固化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其二是先锁紧模具然后才将塑料溶体注入,加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的溶体对模腔的磨损很小,因而可以用一套模具大批量成型复杂零件,表面图形与标记清晰和尺寸精度较高的制品;其三是成型过程的合模、加料、塑化、注塑、启模和顶出制品等全部成型操作均由注塑机自动完成,从而使注塑工艺容易全自动化和实现程序控制。但我们也要看到注塑成型的不足之处,由于冷却条件的限制,很难用这种技术制的无缺陷、壁厚的变化又较大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另外由于注塑机和注塑模具的造价很高,成型设备的启始投资较大,所以注塑技术不适合于小批量制品的生产。 [资料来源:http://think58.com]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或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品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除极少数几种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塑件。注塑成型可以成型各种形状、满足众多要求的塑料制件。注塑成型已经成功地运用于某些热固性塑料制件、甚至橡胶制品的工业生产中。
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将粒状或粉状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入加热的料筒,经加热塑化成熔融状态,由螺杆(或柱塞)施加压力而通过料筒底部的喷嘴注入低温的、闭合的模具型腔中,经冷却硬化而保持模腔所赋予的形样,开模取得所注塑成型塑件,在操作上完成了一个周期。
注塑成型是塑料模塑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生产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准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
②对成型各种塑料的适应性强。目前,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也可以采用注塑成型。
③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④注塑成型所需设备昂贵,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所以注塑成型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第1.2节 ABS塑料的现状和前景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ABS消费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家用电器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ABS消费量也迅速增长。中国国产ABS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10%左右,2002年最高才占21.76%,产量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消费的增长。进口ABS逐年增长,2002年进口量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63.76万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ABS需求的增长,国内现有装置将继续扩能。中国ABS消费结构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在各种家电配件上,其比例占80%左右,玩具等轻工业领域也消费ABS较多,交通工业是ABS未来消费新增长点,前景较乐观,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将给ABS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http://think58.com]
目前,中国ABS产业所需的三种主要原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严重制约了ABS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大乙烯工业的发展,原料问题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从下游需求来看,由于ABS下游制品直接与人们生活,企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宏观经济对ABS的需求影响较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近期内仍将是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因此中国市场自行消化ABS的能了将继续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从世界各地转移而来的ABS需求也将明显增加。

第1.3节 ABS塑料注塑工艺分析

  ABS塑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电子工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玩具制造等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稍微大点的箱体结构以及受力元件,需要电镀的装饰件更是离不开这种塑料。这里对ABS塑料注塑工艺分析如下:
(1)ABS塑料的干燥 ABS塑料的吸湿性和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大,在加工前进行充分的干燥预热,不但能消除水汽造成的制件表面烟花状泡带、银丝,而且还有助于塑料的塑化,减少制件表面的色斑和云纹。ABS原料要控制水分在0.3%以下,注塑前的干燥条件是:干冬季节在75~80℃以下,干燥2~3h,夏季雨水天在80~90℃以下,干燥4~8小时如制件要达到特别良好的光泽或制件本身复杂,干燥时间更长,达8~16h。因微量水汽的存在导致制件表面雾斑是往往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最好将机台的料斗改装成热风料斗干燥器,以免干燥好的ABS在料斗中再度吸潮,但这种料斗要加强湿度监控,在生产偶然中断时,防止料的过热。 [资料来源:www.THINK58.com]
(2)注射温度 ABS塑料的温度与熔融粘度的关系有别于其他无定型塑料。在融化过程温度升高时,其熔融实际上降低很小,但一旦达到塑化温度.(适宜加工的温度范围)如果继续盲目升温必将导致耐热性不太高的ABS的热降解反应而使熔融粘度增大,注塑更困难,塑件的机械性能也下降了。所以ABS的注塑温度虽然比聚苯乙烯等塑料的更要高,但不能像后者那样有较宽松的升温范围。某些温控不良的注塑机,当生产ABS制件到一定数量时往往或多或少地在制件上发现嵌有黄色或褐色的焦化粒,而且很难利用加新料对空注射等方法将其清除排出。究其原因,是ABS塑料含有丁二烯成分,当某塑料颗粒在较高的温度下牢牢地粘附在螺槽中一些不易冲刷的表面上,受到长时间的高温作用时,将造成降解和碳化。既然偏高温操作对ABS可能带来问题,故有必要对料通各段炉温进行限制。当然,不同类型和构成的ABS的适用炉温也不同。如柱塞式绩,炉温维持在180~230℃;螺杆机,炉温维持在160~220℃。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由于ABS的加工温度较高,对各种工艺因素的变化是敏感的。所以料筒前端和喷嘴部分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实践证明,这两部分的任何微笑变化都将在制件上反映出来。温度变化越大将会带来熔接缝、光泽不佳、飞边、粘模、变色等缺陷。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3)注射压力 ABS熔融件的粘度比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高,所以注射时采用较高的注射压力。当然并非所有的ABS制件都要施加高压,对小型、构造简单、厚度大的制件可以用较低的注射压力。注射过程中,浇口封闭瞬间型腔内的压力大小往往决定了制件的表面质量及银丝状缺陷的程度。压力锅小,塑料收缩率大,与型腔表面脱离接触的机会较大,制件表面雾化。压力过大,塑料与型腔表面摩擦作用强烈,容易造成粘模。
(4)注射速度 ABS料采用中等注射速度效果较好。当注射速度过快时,塑料易燃焦或分解析出气化物,从而在制件上出现熔接缝、光泽差及浇口附近塑料发红等缺陷。但在生产薄壁及复杂制件时,还是要保证有足够高的注射速度,否则难以充满。
(5)模具温度 ABS的成型温度相对较高,模具温度也较高。一般调节模温为75~85℃,当生产具有较大投影面积制件时,定模温度要求70~80℃,动定模温度要求50~60℃。在注射较大的、构型复杂的、薄壁的制件时,应考虑专门对模具加热。为了缩短生产周期,维持模具温度的稳定,在制件取出后可采用冷水浴、热水浴或其他机械定型法来补偿原来在型腔内冷固定型的时间。
(6)料量控制 一般注塑机注ABS塑料时,其每次注射量仅达标准注射量的75%,为了提高制件质量及尺寸稳定,表面光泽,色调的均匀,要求注射量为标定注射量的50%为宜。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本设计综合ABS的性能和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到ABS的成型工艺将通过查阅各方面资料设计出一套制造方便、结构合理的模具。 [版权所有:http://think58.com]

--------- [资料来源:http://www.THINK58.com]

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1.1节 注塑成型概述………………………………………………………1
第1.2节 ABS塑料的现状和前景……………………………………………3
第1.3节 ABS塑料注塑工艺分析……………………………………………3
第2章 注塑模侧分型机构分析……………………………………………………6
第2.1节 斜导柱侧分型机构…………………………………………………6
第2.2节 弯销侧分型机构……………………………………………………7
第2.3节 液压侧抽芯机构……………………………………………………8
第2.4节 斜导槽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8
第3章 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9
第3.1节 工艺分析……………………………………………………………9
3.1.1 ABS的物理性能………………………………………………9
3.1.2 塑件形状分析…………………………………………………9
第3.2 节 模架型式及规格 …………………………………………………10
3.2.1 模架概述………………………………………………………10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3.2.2 模架的分类……………………………………………………10
3.2.3 模架的选择……………………………………………………10
第4 章 进行注塑工艺设计 ………………………………………………………11
第4.1节 工艺参数计算 ……………………………………………………11
4.1.1 塑件体积和质量的计算 ……………………………………11
4.1.2 注塑机的选择 ………………………………………………11
第4.2节 塑件注塑成型工艺参数…………………………………………12
第5章 模具的总体设计……………………………………………………………13
第5.1节 浇注系统的设计…………………………………………………13
5.1.1 浇注系统的功能……………………………………………13
5.1.2 流道系统设计………………………………………………14
5.1.3 浇口的设计…………………………………………………16
第5.2节 分型面和排气槽的设计………………………………………18
5.2.1 分型面的设计……………………………………………18
5.2.2排气槽的设计……………………………………………19
第5.3节 成型零件的设计………………………………………………19 [来源:http://www.think58.com]
5.3.1 模腔结构零件的设计……………………………………19
5.3.2 成型零件刚材的选用……………………………………21
5.3.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21
第5.4节 模具结构尺寸计算……………………………………………23
5.4.1节 模板尺寸计算与选择………………………………23
5.4.2 垫块尺寸选定……………………………………………24
5.4.3 连接件的确定……………………………………………24
第5.5节 合模导向机构设计……………………………………………25
5.5.1 导向机构的功用…………………………………………25
5.5.2 导柱导向机构设计………………………………………25
第5.6节 复位机构设计…………………………………………………26
第5.7节 脱模机构设计…………………………………………………27
5.7.1脱模力的计算……………………………………………27
5.7.2 脱模机构尺寸计算………………………………………28
5.7.3 推杆位置的选择…………………………………………29
第5.8节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30
5.8.1 冷却系统的计算…………………………………………30

[版权所有:http://think58.com]

第6章 模 具的校核 ………………………………………………………………32
第6.1节 工艺参数的校核………………………………………………32
6.1.1注射量校核………………………………………………32
6.1.2 锁模力校核………………………………………………32
6.1.3 最大注射压力校核………………………………………33
第6.2节 安装参数校核 ………………………………………………33
6.2.1 模具厚度校核 …………………………………………33
6.2.2 模板尺寸校核 …………………………………………33
6.2.3 开模行程校核……………………………………………33
第6.3节 模具安装和试模……………………………………………34
第7章 结论…………………………………………………………………………35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7

[资料来源:http://THINK58.com]